“您好,我是机器人萌娃,欢迎您光临本店!”当你在餐厅遇到一个身高1.25米,体重40公斤,“皮肤”银白色脑袋圆圆,两只大眼睛闪烁着两颗桃心的机器人迎宾员,你是不是都要被萌化了? 送餐时,工作人员只需将顾客点的菜放入萌娃端着的餐盘里,再将指令传达给萌娃,它就能根据座位编号,准确无误地把饭菜送上各个餐桌。上菜时,萌娃还会说:“您的菜到了,请慢用。” 机器人和我们越来越近 从削面机器人“奥特曼”,到传菜机器人“大黄蜂”,再到做手术、拧螺丝、当大堂经理的机器人……当年只在电影中呈现的智能机器人,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。 2013年5月,在日月星光小区附近的一家刀削面馆,老板花1万元网购可以削面的机器人,用来解决当时招工难的问题,创造了乌鲁木齐普通居民与机器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。 2015年1月,乌市公园北街的一家火锅店花10万元请来了两名机器人,一名当迎宾,一名做服务员,与削面机器人不同的是,这两名机器人能为客人端菜,会与客人对话。 10月,乌市友好路三中附近的一家交通银行网点大堂经理“娇娇”,能完成咨询接待、业务引导等多种服务工作。 机器人还是中国―亚欧博览会上的“常客”。2011年,首届亚欧博览会上,**器人轻易抓举矿泉水瓶;2012年,挖掘机器人亮相*二届亚欧博览会;2013年,智能机器人上演足球大战;去年,上会参展的机器人品种更多,有拖地机器人、*器人、搬运机器人等。 2013年,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**过日本,成为*****业机器人市场。科技部统计的机器人未来发展数字,到2020年,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产值是2300亿元,服务机器人产值6000亿元,特种机器人100亿元-200亿元,总体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。 值得一提的是,美国和欧洲*曾预期,随着机器人上岗的增多,将出现大规模失业且员工工资下滑现象。